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GPS軌跡」標籤的文章

淡蘭古道南路-四堵古道

圖片
四堵古道四堵古道石柱 淡蘭古道南路上的四堵古道位於新北市和宜蘭交界處,之前安排過幾次準備造訪,卻都因為此處下雨而放棄。放棄的原因,是考量此行程需跨溪流多次(以我的走法需跨溪達12次),如果是雨後造訪就要考慮溪水高度是否容易通過。如果穿高筒雨鞋就比較不需擔心,但對於穿登山鞋就務必要注意水量了。 造訪當日台北市天氣很好,雖然當時冷空氣籠罩者台灣但陽光還是讓人感到溫暖。行經石碇即將抵達坪林時眼前出現美麗的雲海。欣賞者眼前綿延到遠方的雲海,心中卻也不經擔心待會就是就要進入雲海中變成無陽光的寒冷濃霧直到關聖宮嗎?或是否會遇到下雨?幸運的是離開坪林後霧氣稍有散去…

三貂嶺/平溪十連瀑

圖片
翠谷瀑布 台灣的溪流有容易受到雨量變化的影響,豐水期流量大,雨季及颱風季節甚至泛濫成災,枯水期卻為涓涓細流,甚至乾竭。如想要欣賞瀑布美景就必須把握連續多天的雨後造訪,造訪時機不對失望的機會頗高…不信?可參考之前刻意 在大雨前後造訪望古瀑布的紀錄 ,就可瞭解差異有多大~ 今年夏天都沒安排瀑布行程就是這個原因,所以當過門不入的颱風 軒嵐諾 (HINNAMNOR) 幫北台灣各大水庫補滿後,馬上把握時間安排瀑布行程,且…這次行程是安排一次串起三貂嶺、野人谷、幼坑古道三區以下10個瀑布! 合谷瀑布 摩天瀑布 琵琶瀑布 雞董滑瀑 夢湖瀑布 天靈瀑布 翠谷瀑布 子母瀑布 粗坑瀑布 九層瀑布

二格山O型-遠跳海平線

圖片
二格山觀景台視野非常好 酷暑中完成了第二次台北大縱走後,實在不想走需頂者太陽曝曬的路線,研究了一下最後選擇還沒去過的小百岳-二格山。此行我們由深坑天南宮附近的登山口出發(天南宮外有兩個停車場),到二格山後由草湳下山回到天南宮走一個O型路線

烏來福山-古圳步道及溪瀧步道

圖片
溪瀧步道旁清澈見底的大羅蘭溪 才四月中旬,台北的氣溫已經來到30度彷彿在預告夏季已經即將到來。這樣的溫度讓人想找個涼爽、有溪流可消暑的地方走走,想了幾個地點最終選擇位於比烏來、內洞還深山的福山。 由新店新烏路到福山約31公里,沿途擁有知名的烏來瀑布、信賢瀑布及內洞瀑布。當天過了信賢後車輛明顯變少僅見騎鐵馬的勇腳們繼續往福山前行。其實往福山的途中尚有一座位於路旁的五重溪瀑布,此處有規劃涼亭及一小塊停車空間很適合在此稍做停留欣賞瀑布。

紙寮坑古道-雞冠山-松柏崎-O型路線

圖片
自從造訪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 接觸到沿途古樸的石砌土地公後,就著迷於石砌土地公。近日看到紙寮坑古道沿途也保留多個石砌土地公、以及一座至今140多年的古石碑,於是興起造訪的念頭。

芒草季-五分山賞芒

圖片
五分山步道賞芒花 這幾年我的 賞芒花路線 似乎都是以 無耳茶壺山 周遭為主,想說今年換個地點走走,想到了好久沒造訪的五分山。 造訪五分山如採用步行,現在一般流行的路線都由十分車站開始經新平溪煤礦物園區上五分山步道,努力踏完水泥階梯到嶺頭福德宮時往東到五分山(可參考之前 淡蘭古道中路-柑林到暖暖 )。五分山山頂有個負責提供台灣北部氣象監測的氣象局雷達站,因此有道路可達五分山,如果不想步行者可輕易的自駕到山頂。 考量五分山的芒花分布主要也是散佈於通往山頂道路的兩側,加上不想去程、回程都走相同的路線,所以這次行程規劃由五分山的傳統登山路線-李家祖厝(光孝祠)出發,上到五分山後循道路下山走回李家祖厝的O型路線。 註:李家祖厝(光孝祠)現在也是五四縱走的起點

漫步雲霧中的見晴懷古步道

圖片
見晴懷古步道上頹圮的迂迴曲折鐵道 走過翠峰湖環山步道 後我們離開了翠峰山屋往見晴懷古步道而去。見晴懷古步道約900公尺,而見晴懷古步道的停車場離見晴懷古步道卻相距約1.3公里。這中間的道路側邊有人車分道,步行約20分鐘。 來太平山那麼多次,卻從未造訪過見晴懷古步道。昨日上山時的天氣還不錯,但隨者高度慢慢升高到此處約海拔1900公尺時是霧氣最濃、能見度最差路段,今日下山也是相同的狀況,不經好奇為何此處名為『見晴』懷古步道?這疑問,在入口的解說牌得到了答案…原來是因為此處容易起雲霧,常陷於白茫茫雲霧中反而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這…

翠峰湖環山步道O型

圖片
翠峰湖環山步道/寂靜山徑 位於宜蘭縣太平山與大元山間的翠峰湖海拔1840公尺,為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第一次造訪的年代,那時翠峰湖有管制車輛不能進入,我們由太平山檢查哨出發徒步走了16公里才到翠峰湖,最後還遇到午後滂陀大雨。雖然第一次造訪翠峰湖的經驗不是很好,但美麗的風景又吸引我們去了幾次…今年,居然又幸運的訂到 翠峰山屋 ~ 雖然曾於不同的季節造訪多次造訪翠峰湖,但給我的印象總離開不『雲』、『霧』、『雨』、『濕』這幾個字… 此行出發前的天氣預報不錯,原以為可以在 翠峰山屋 看到滿天星斗,沒想到進入太平山區、隨者高度越來越高霧氣是越來越濃,接近見晴懷古步道時能見度只剩下前方幾公尺。到了晚上 翠峰山屋 還下起了雨~也因此放棄了隔天原訂要早起去望洋山步道看日出的行程。

淡蘭古道中路-烏山越嶺古道、坪溪古道、石空古道

圖片
淡蘭古道中路的精華,個人認為是由雙溪灣潭出發,途經烏山越嶺古道、坪溪古道、石空古道到宜蘭外澳這條約12公里的路線。沿途溪流相伴、柳木林景色及土地公讓我去年先後造訪過兩次( 去年的紀錄-雙溪灣潭到宜蘭外澳 )。今年再度造訪,深深覺得相關單位有認真的推動這條路線。

台北賞螢地點-豹山溪步道

圖片
豹山溪步道螢火蟲 去年 由象山走到豹山溪步道 ,意外發覺豹山溪步道是台北市市區賞螢火蟲的絕佳地點。為何說是絕佳地點?不外乎鄰近台北市區、及賞螢處有又樹蔭可遮蔽部分的光害這兩點。於是今年帶者大家一起去~ 大夥於象山捷運站集合後由靈雲宮登山口出發。當天象山依舊吸引很多人造訪,所以我們仍選擇一般遊客比較少走的一線天路線。 象山環狀線的川普 一線天步道會經過一處大岩壁,去年底經過此處時有位阿伯和其他山友聊天,提到岩壁上有當時的美國總統川普。聽到他這一說,抬頭一看~還真的有點神似~ XD

淡蘭古道北路-燦光寮古徑由牡丹到九份

圖片
燦光寮古徑的柑仔店遺址 元旦前寒流一波波的來襲,濕冷的天氣除了讓高山降雪、連陽明山也下雪。雖然也把握機會 去七星山追雪 ,但持續的寒冷天氣還真的讓人不舒服。趁者兩波寒流中間短暫回溫的好天氣決定找條可以曬太陽的路線,最後選定淡蘭古道北路的燦光寮古徑。由牡丹火車站出發走到九份。 牡丹 上次來牡丹應該是走淡蘭古道北路-入蘭正道 由瑞芳經金字碑古道到雙溪 時。記得之前牡丹車站是招呼站、沒有售票員,今日卻發現有人量額溫、也恢復售票。好奇查了一下 牡丹車站 - 維基百科 ,原來牡丹車站於2019/5/2等級升回簡易站、恢復派員售票(週二至六9:30~17:00)。會有這樣的改變,難道和淡蘭古道有關嗎? 會有這樣的聯想,是造訪 崩山坑古道 在計程車上和大哥閒聊時,計程車大哥提到這兩年因淡蘭古道吸引大眾前來造訪,讓他們的生意也比以往好。雙溪當地人的他,以往都在瑞芳車站跑九份線改現已經回雙溪車站前服務。 今天雖然稍微回溫但空氣依舊很冷,在這冷冷的天氣、溫暖的陽光下一路走來非常的舒服,感覺很快就到了道路的終點-十三層老樹。燦光寮古徑的入口就在不遠處了~

陽明山下雪了-七星公園、夢幻湖雪景

圖片
七星公園雪景,遠方為山下的台北市區 因北極震盪的現象,最近寒流一波波南下,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山區果然也如中央氣象局的預報下雪了。看相關陽明山下雪的新聞報導、及 陽明山國家公園 - 即時影像監視器 ,最後還是決定避開熱門的大屯山、二子坪路線,依舊走七星山、夢幻湖路線。 為何仍是選七星山、夢幻湖路線?因為 四年前的霸王級寒流時夢幻湖雪景真的非常夢幻 ,讓人想再度親眼欣賞。出發當日在山下再度觀看 陽明山國家公園 - 即時影像監視器 、確認冷水坑停車場並沒結冰,於是就直奔冷水坑停車場。 註: 四年前霸王級寒流 的經驗讓人印象深刻,太多車輛因為道路結冰打滑、輪胎空轉,險象環生…也看過五個人一起牽機車下山,人加機車一起往下滑的景象。

大霸群峰-大霸尖山

圖片
大霸群峰-大霸尖山 大霸尖山海拔3,505公尺,山勢磅礡有世紀奇峰之美譽,為泰雅、賽夏兩原住民族的聖山。大霸尖山與中央尖山、達芬尖山為台灣百岳的三尖。由大鹿林道東線步道進入,經馬達拉溪登山口、九九山莊宿營可達加利山(百岳86)、伊澤山(百岳53)、大霸尖山(百岳28)及小霸尖山(百岳36),共四座百岳。 聽來四座百岳就這樣輕鬆拿到?是這樣嗎?先簡單說說這次走大霸群峰60公里的感想 大鹿林道20公里: 去程時感覺林道都是平路,邊走邊聊天、幾個小時就走完了。 回程時的感受卻翻轉…怎麼會有那麼多上坡呀~ 馬達拉溪登山口到九九山莊-4K: 和剛剛20K相比,雖然這段路才短短4K,但腳力在剛剛已經有點消耗,這4K上坡走來有點難度、吃力 九九山莊到3050高地: 陡上…幾乎全都是上坡… 3050高地到大霸尖山: 會經過兩次下坡又上坡的路況…昏…(想想下山時,又是上上下下) 大霸尖山天氣狀況: 過了中午就起霧

石硿子古道-探訪土地公、石硿子瀑布、礦場遺跡

圖片
石硿子古道上披上綠色青苔的土地公 石硿子古道為平溪、雙溪兩處間的越嶺古道。由此越嶺到雙溪可以經過之前淡蘭古道中路 柑林威惠廟到暖東峽谷 這段路線,在上平林山附近接到淡蘭古道中路到雙溪柑腳、柑林威惠廟。 此行我們由台北出發,經106線道。過了望古火車站後有一轉往灰窯方向的產業道路,產業道路順者灰窯溪而上,道路的盡頭就是石硿子古道入口,此處也是畝畝山登山步道的入口。 平溪不愧是瀑布之鄉,這段產業道路先後就會經過萬寶洞瀑布、灰窯瀑布。待會,我們還會經過石硿子瀑布。

深坑炮子崙瀑布

圖片
水量豐沛時,才能見到四龍瀑布 造訪 淡蘭古道中路-北勢溪古道、灣潭古道 時遇到午後大雷雨,下山時眼見旁邊的溪流滾滾黃泥,不經在想應該是看瀑布的時機到了。畢竟台灣溪流特性,就是要在颱風、或雷雨後水量才會豐沛。前年就是趁颱風過後造訪幼坑古道才得以見到 九層瀑布 。 想了幾個地點,最後決定去離台北市區近、又可輕易造訪的炮子崙瀑布。除了剛提到的兩個因素,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炮子崙瀑布又名四龍瀑布、阿柔洋瀑布,但我從沒見過『四龍』齊現瀑布。最近連續多日的午後雷陣雨,希望能讓我遇見傳說中的四龍瀑布。(其實,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想吃深坑的臭豆腐 :P)

淡蘭古道中路-北勢溪古道、灣潭古道

圖片
淡蘭古道中路-北勢溪古道 之前走淡蘭古道中路中的 虎豹潭旁的曹田公館 、 崩山坑古道-泰平到柑腳 、及 雙溪灣潭到宜蘭外澳 。這些路線給我的印就就是優美風景、溪流相伴、難度不高。但上次走 淡蘭古道中路-柑林威惠廟到暖東峽谷 這段路線,卻徹底打破我對於淡蘭古道中路的印象,上上下下的路況又要跨過三座山,走來真不輕鬆。 這次造訪的路線,是介於 崩山坑古道-泰平到柑腳 和 雙溪灣潭到宜蘭外澳 間的北勢溪古道、及灣潭古道。又再度符合我對於淡蘭古道中路的印象~這段路線走過後,就串起了起於暖暖到止於外澳的淡蘭古道中路。 我每篇紀錄淡蘭古道中路的文章,都會特別提到要注意雙溪的大眾交通不方便,務必要注意公車班次、掌握自行的行程/腳程。今天要走的路線,就是所有路線中最難掌握的一條。因為這條路線只能搭乘一天只有四班(假日為五班)的公車F815。該公車為只能坐20人左右的小巴士,坐滿後就不可上車。且…本線以服務當地居民為優先…當地居民上車後剩下的座位,才開放給一般大眾。

淡蘭古道中路-柑林到暖暖

圖片
淡蘭山徑系統 淡蘭古道中路為民間拓墾路線,已先後走過位於中段、南段中的 虎豹潭旁的曹田公館 、 崩山坑古道-泰平到柑腳 、及 雙溪灣潭到宜蘭外澳 。這些路線除了有優美風景、另一特色就是散落於山林中的土地公。這次要繼續造訪淡蘭古道中位於北段的基隆暖暖到雙溪柑林這段路線。 研究北段-基隆暖暖到雙溪柑林這段路線後,發現路程長度約20公里、沿途需跨過三座山。考量位於基隆的暖暖交通比較便利。最後決定路線規劃採由南往北走,由雙溪柑林威惠廟出發走到基隆暖東峽谷。 (可點擊 GPX軌跡、地圖 看此行地圖) 途中會經過上內平林步道、平湖東步道、大坑山稜線步道、平湖西步道、番仔坑步道(千階嶺、國旗嶺)、暖東舊道(十分古道)、暖東峽谷步道 有興趣走淡蘭古道中路的人一定要注意這裡的交通。因為主要路線都不是O型不適合自行開車前往。雙溪的大眾交通不算便利(特別是中段的路線)。務必要配合公車車班掌握自己時間。 以我為例,這條路線我們一週內走了兩次。第一次就因為出發時間比較晚、加上中途耽擱了時間。走到十分時算算時間可能來不及搭上暖暖那端的公車,於是就跳上平溪線火車了 :P 第二次,就提早一小時出發並減少途中休息時間,終於在五點前抵達暖東峽谷。詳細的交通資訊,可參考文末 交通規劃 內的說明 還是先聊一下個人一週內走了這路線兩次後的感想,因為…很重要…就是…務必要帶登山杖、及戴帽子…因為…

台北市賞螢-豹山溪步道

圖片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病的疫情開始後,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不知是不是錯覺?總覺得戶外爬山的人也變多了?幾週前由陽明山苗圃線上七星山,苗圃線相較小油坑、冷水坑這兩條路線本來就比較冷清,遇到的山友人數和以往走這條路線時差異不大。但到七星山頂時,和『台北市第一高峰』合影的排隊人潮,應該是我看過最長的一次了。和朋友形容當時狀況時,還有人笑稱難道山頂也有藥局了嗎?排隊的長度和各家藥局差不多了…後來好天氣造訪去象山走走時,也有相同的感受~ 今天再度去象山,選擇由靈雲宮登山口出發,當時天空雲層蠻厚的,上山的人潮仍可用絡繹不絕來形容。到了第一個岔路,我們就走一般遊客比較少走的一線天路線免得人擠人。選這條路線的另一個理由,是覺得和主線相比沒那麼陡、稍微緩一些~

淡蘭古道中路-雙溪灣潭到宜蘭外澳

圖片
淡蘭古道中路-柳杉林中的坪溪古道 去年走過 虎豹潭旁的曹田公館 及 崩山坑古道-泰平到柑腳 後,稍微研究雙溪、泰平的歷史背景。看過的資料中,提及全台小土地公廟約有一千餘座,其中又以淡蘭古道250座最多。主要分布於雙溪,其中有33座位於雙溪泰平。土地公的分布和先民開懇遷徙有其關連性,於是想找時間來逐一探訪~ 淡蘭古道中路和作為官道的淡蘭古道北路不同,為民間拓墾路線,由萬華、松山、南港、汐止、暖暖、平溪、雙溪,到宜蘭大溪、外澳一帶。 這次的行程由雙溪的灣潭福德廟開始,途經烏山越嶺古道、烏山54號/烏山62號、坪溪古道、蛇子頭步道、太和山步道、石空古道,最後到宜蘭外澳結束。全程約12公里、途中會經過6座土地公。 這次的行程的依舊是先搭乘火車到雙溪,再轉乘公車到灣潭、最後由外澳車站搭乘火車回台北。詳細的交通資訊,可參考文末 交通規劃 內的說明。不過,還是提醒一下,由雙溪到灣潭這段路線,車程約一小時、且一開始很多彎道。如容易暈車,不妨準備暈車藥~

大禮大同步道-立霧山-砂卡礑步道O型

圖片
大禮部落-禮拜堂 年初再度造訪位於 花蓮的瓦拉米步道 時,在瓦拉米山屋和其他山友聊天時,對方推薦大禮、大同部落非常值得去走走。於是,就將這條路線放在口袋名單中…直到雙十國慶連續假期前拿了出來、準備去大禮大同步道探訪。 交通規劃 這次的行程的交通規劃,依舊選擇大眾交通工具。先搭乘火車到花蓮,再轉搭客運到太魯閣遊客中心。原本是希望能買到到距離太魯閣遊客中心比較近的花蓮新城車站,但…花東線的火車在假日總是一位難求,最後只能買到花蓮車站的車班。 如果您也是準備選擇大眾交通工具前往,可參考文末 我們這次的行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