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古道」標籤的文章

環山獵人步道-小環線

圖片
環山部落中的景點指標 環山部落位於中橫宜蘭支線(台7甲線),為大甲溪上游流域的泰雅族部落,當你身處在部落抬頭望向四處就可深刻體驗為何此處名為環山部落。因為環山部落位於山谷盆地四周被被南湖大山、中央尖山、雪山等高山環繞,往部落西北方望去還可以眺望志佳陽大山。

淡蘭古道南路-四堵古道

圖片
四堵古道四堵古道石柱 淡蘭古道南路上的四堵古道位於新北市和宜蘭交界處,之前安排過幾次準備造訪,卻都因為此處下雨而放棄。放棄的原因,是考量此行程需跨溪流多次(以我的走法需跨溪達12次),如果是雨後造訪就要考慮溪水高度是否容易通過。如果穿高筒雨鞋就比較不需擔心,但對於穿登山鞋就務必要注意水量了。 造訪當日台北市天氣很好,雖然當時冷空氣籠罩者台灣但陽光還是讓人感到溫暖。行經石碇即將抵達坪林時眼前出現美麗的雲海。欣賞者眼前綿延到遠方的雲海,心中卻也不經擔心待會就是就要進入雲海中變成無陽光的寒冷濃霧直到關聖宮嗎?或是否會遇到下雨?幸運的是離開坪林後霧氣稍有散去…

三貂嶺/平溪十連瀑

圖片
翠谷瀑布 台灣的溪流有容易受到雨量變化的影響,豐水期流量大,雨季及颱風季節甚至泛濫成災,枯水期卻為涓涓細流,甚至乾竭。如想要欣賞瀑布美景就必須把握連續多天的雨後造訪,造訪時機不對失望的機會頗高…不信?可參考之前刻意 在大雨前後造訪望古瀑布的紀錄 ,就可瞭解差異有多大~ 今年夏天都沒安排瀑布行程就是這個原因,所以當過門不入的颱風 軒嵐諾 (HINNAMNOR) 幫北台灣各大水庫補滿後,馬上把握時間安排瀑布行程,且…這次行程是安排一次串起三貂嶺、野人谷、幼坑古道三區以下10個瀑布! 合谷瀑布 摩天瀑布 琵琶瀑布 雞董滑瀑 夢湖瀑布 天靈瀑布 翠谷瀑布 子母瀑布 粗坑瀑布 九層瀑布

紙寮坑古道-雞冠山-松柏崎-O型路線

圖片
自從造訪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 接觸到沿途古樸的石砌土地公後,就著迷於石砌土地公。近日看到紙寮坑古道沿途也保留多個石砌土地公、以及一座至今140多年的古石碑,於是興起造訪的念頭。

漫步雲霧中的見晴懷古步道

圖片
見晴懷古步道上頹圮的迂迴曲折鐵道 走過翠峰湖環山步道 後我們離開了翠峰山屋往見晴懷古步道而去。見晴懷古步道約900公尺,而見晴懷古步道的停車場離見晴懷古步道卻相距約1.3公里。這中間的道路側邊有人車分道,步行約20分鐘。 來太平山那麼多次,卻從未造訪過見晴懷古步道。昨日上山時的天氣還不錯,但隨者高度慢慢升高到此處約海拔1900公尺時是霧氣最濃、能見度最差路段,今日下山也是相同的狀況,不經好奇為何此處名為『見晴』懷古步道?這疑問,在入口的解說牌得到了答案…原來是因為此處容易起雲霧,常陷於白茫茫雲霧中反而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這…

淡蘭古道中路-烏山越嶺古道、坪溪古道、石空古道

圖片
淡蘭古道中路的精華,個人認為是由雙溪灣潭出發,途經烏山越嶺古道、坪溪古道、石空古道到宜蘭外澳這條約12公里的路線。沿途溪流相伴、柳木林景色及土地公讓我去年先後造訪過兩次( 去年的紀錄-雙溪灣潭到宜蘭外澳 )。今年再度造訪,深深覺得相關單位有認真的推動這條路線。

淡蘭古道北路-燦光寮古徑由牡丹到九份

圖片
燦光寮古徑的柑仔店遺址 元旦前寒流一波波的來襲,濕冷的天氣除了讓高山降雪、連陽明山也下雪。雖然也把握機會 去七星山追雪 ,但持續的寒冷天氣還真的讓人不舒服。趁者兩波寒流中間短暫回溫的好天氣決定找條可以曬太陽的路線,最後選定淡蘭古道北路的燦光寮古徑。由牡丹火車站出發走到九份。 牡丹 上次來牡丹應該是走淡蘭古道北路-入蘭正道 由瑞芳經金字碑古道到雙溪 時。記得之前牡丹車站是招呼站、沒有售票員,今日卻發現有人量額溫、也恢復售票。好奇查了一下 牡丹車站 - 維基百科 ,原來牡丹車站於2019/5/2等級升回簡易站、恢復派員售票(週二至六9:30~17:00)。會有這樣的改變,難道和淡蘭古道有關嗎? 會有這樣的聯想,是造訪 崩山坑古道 在計程車上和大哥閒聊時,計程車大哥提到這兩年因淡蘭古道吸引大眾前來造訪,讓他們的生意也比以往好。雙溪當地人的他,以往都在瑞芳車站跑九份線改現已經回雙溪車站前服務。 今天雖然稍微回溫但空氣依舊很冷,在這冷冷的天氣、溫暖的陽光下一路走來非常的舒服,感覺很快就到了道路的終點-十三層老樹。燦光寮古徑的入口就在不遠處了~

石硿子古道-探訪土地公、石硿子瀑布、礦場遺跡

圖片
石硿子古道上披上綠色青苔的土地公 石硿子古道為平溪、雙溪兩處間的越嶺古道。由此越嶺到雙溪可以經過之前淡蘭古道中路 柑林威惠廟到暖東峽谷 這段路線,在上平林山附近接到淡蘭古道中路到雙溪柑腳、柑林威惠廟。 此行我們由台北出發,經106線道。過了望古火車站後有一轉往灰窯方向的產業道路,產業道路順者灰窯溪而上,道路的盡頭就是石硿子古道入口,此處也是畝畝山登山步道的入口。 平溪不愧是瀑布之鄉,這段產業道路先後就會經過萬寶洞瀑布、灰窯瀑布。待會,我們還會經過石硿子瀑布。

淡蘭古道中路-北勢溪古道、灣潭古道

圖片
淡蘭古道中路-北勢溪古道 之前走淡蘭古道中路中的 虎豹潭旁的曹田公館 、 崩山坑古道-泰平到柑腳 、及 雙溪灣潭到宜蘭外澳 。這些路線給我的印就就是優美風景、溪流相伴、難度不高。但上次走 淡蘭古道中路-柑林威惠廟到暖東峽谷 這段路線,卻徹底打破我對於淡蘭古道中路的印象,上上下下的路況又要跨過三座山,走來真不輕鬆。 這次造訪的路線,是介於 崩山坑古道-泰平到柑腳 和 雙溪灣潭到宜蘭外澳 間的北勢溪古道、及灣潭古道。又再度符合我對於淡蘭古道中路的印象~這段路線走過後,就串起了起於暖暖到止於外澳的淡蘭古道中路。 我每篇紀錄淡蘭古道中路的文章,都會特別提到要注意雙溪的大眾交通不方便,務必要注意公車班次、掌握自行的行程/腳程。今天要走的路線,就是所有路線中最難掌握的一條。因為這條路線只能搭乘一天只有四班(假日為五班)的公車F815。該公車為只能坐20人左右的小巴士,坐滿後就不可上車。且…本線以服務當地居民為優先…當地居民上車後剩下的座位,才開放給一般大眾。

淡蘭古道中路-柑林到暖暖

圖片
淡蘭山徑系統 淡蘭古道中路為民間拓墾路線,已先後走過位於中段、南段中的 虎豹潭旁的曹田公館 、 崩山坑古道-泰平到柑腳 、及 雙溪灣潭到宜蘭外澳 。這些路線除了有優美風景、另一特色就是散落於山林中的土地公。這次要繼續造訪淡蘭古道中位於北段的基隆暖暖到雙溪柑林這段路線。 研究北段-基隆暖暖到雙溪柑林這段路線後,發現路程長度約20公里、沿途需跨過三座山。考量位於基隆的暖暖交通比較便利。最後決定路線規劃採由南往北走,由雙溪柑林威惠廟出發走到基隆暖東峽谷。 (可點擊 GPX軌跡、地圖 看此行地圖) 途中會經過上內平林步道、平湖東步道、大坑山稜線步道、平湖西步道、番仔坑步道(千階嶺、國旗嶺)、暖東舊道(十分古道)、暖東峽谷步道 有興趣走淡蘭古道中路的人一定要注意這裡的交通。因為主要路線都不是O型不適合自行開車前往。雙溪的大眾交通不算便利(特別是中段的路線)。務必要配合公車車班掌握自己時間。 以我為例,這條路線我們一週內走了兩次。第一次就因為出發時間比較晚、加上中途耽擱了時間。走到十分時算算時間可能來不及搭上暖暖那端的公車,於是就跳上平溪線火車了 :P 第二次,就提早一小時出發並減少途中休息時間,終於在五點前抵達暖東峽谷。詳細的交通資訊,可參考文末 交通規劃 內的說明 還是先聊一下個人一週內走了這路線兩次後的感想,因為…很重要…就是…務必要帶登山杖、及戴帽子…因為…

淡蘭古道中路-雙溪灣潭到宜蘭外澳

圖片
淡蘭古道中路-柳杉林中的坪溪古道 去年走過 虎豹潭旁的曹田公館 及 崩山坑古道-泰平到柑腳 後,稍微研究雙溪、泰平的歷史背景。看過的資料中,提及全台小土地公廟約有一千餘座,其中又以淡蘭古道250座最多。主要分布於雙溪,其中有33座位於雙溪泰平。土地公的分布和先民開懇遷徙有其關連性,於是想找時間來逐一探訪~ 淡蘭古道中路和作為官道的淡蘭古道北路不同,為民間拓墾路線,由萬華、松山、南港、汐止、暖暖、平溪、雙溪,到宜蘭大溪、外澳一帶。 這次的行程由雙溪的灣潭福德廟開始,途經烏山越嶺古道、烏山54號/烏山62號、坪溪古道、蛇子頭步道、太和山步道、石空古道,最後到宜蘭外澳結束。全程約12公里、途中會經過6座土地公。 這次的行程的依舊是先搭乘火車到雙溪,再轉乘公車到灣潭、最後由外澳車站搭乘火車回台北。詳細的交通資訊,可參考文末 交通規劃 內的說明。不過,還是提醒一下,由雙溪到灣潭這段路線,車程約一小時、且一開始很多彎道。如容易暈車,不妨準備暈車藥~

大禮大同步道-立霧山-砂卡礑步道O型

圖片
大禮部落-禮拜堂 年初再度造訪位於 花蓮的瓦拉米步道 時,在瓦拉米山屋和其他山友聊天時,對方推薦大禮、大同部落非常值得去走走。於是,就將這條路線放在口袋名單中…直到雙十國慶連續假期前拿了出來、準備去大禮大同步道探訪。 交通規劃 這次的行程的交通規劃,依舊選擇大眾交通工具。先搭乘火車到花蓮,再轉搭客運到太魯閣遊客中心。原本是希望能買到到距離太魯閣遊客中心比較近的花蓮新城車站,但…花東線的火車在假日總是一位難求,最後只能買到花蓮車站的車班。 如果您也是準備選擇大眾交通工具前往,可參考文末 我們這次的行程表 。

四腳亭砲台-三坑子步道賞桐花

圖片
四腳亭砲台-掩蔽部 五月是賞油桐花的季節,位於新北市四腳亭、瑞芳間的山頂有座舊名為深澳堡壘的四腳亭砲台。砲台兩側分別有四腳亭端的三坑子步道、及瑞芳端的四腳亭步道,平時為探訪古蹟的步道,此時因沿途的桐花,也變身為賞桐花的步道。 原本交通規劃原本是在松山火車站準備搭乘1062在瑞芳大寮路下車,最後走回四腳亭火車站。沒想到…在松山車站前等了很久的1062居然沒座位(因上高速公路,不能站立),無法確定下一班是否有座位,乾脆改搭火車在四腳亭站下車。因此行程的方向反了過來~實際的路線請參考 文末的路線/時間 。

幼坑古道觀九層瀑布賞螢火蟲

圖片
幼坑步道賞螢火蟲 自從 第一次造訪 位於三貂嶺車站與平溪線大華車站間的幼坑步道後,就喜歡上了這條路線。理由除了因交通方便(鐵路),更因為此處仍保有不少歷史的遺跡,沿途可經過台北州基隆郡界碑、土地公及廢棄的石頭厝。另外,又有九層瀑布、簾幕式的粗坑瀑布等自然景點、及鐵道風情可欣賞,除此,尚可延伸到附近其他景點,如大華壺穴。 有興趣可以參考之前的紀錄~ 幼坑古道-九層瀑布 ,這次有去幼坑山 幼坑古道-幼坑瀑布-粗坑瀑布-大華壺穴 ,這次特別造訪幼坑一號、及幼坑土地公,有應公及粗坑瀑布、及大華壺穴。 春末夏初,又到了賞螢火蟲的季節,最近先找了一天下班後去位於汐止內溝山下的翠湖(之前的紀錄- 汐止翠湖賞螢火蟲 )。不過當天抵達翠湖的時間較晚,加上人多了些,沒法好好拍照,於是一直在想何處有符合白天爬山、晚上拍螢火蟲的地點。就…想到了沿途有溪流、自然環境完整、又沒人為光源的幼坑古道…

崩山坑古道-泰平到柑腳

圖片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福德祠 探訪 虎豹潭旁的曹田公館 後,我們朝之前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營 的泰平國小前進。 先說明這次崩山坑古道的行程為何規劃由泰平走到柑腳?主要是考慮此處的交通,由雙溪到泰平間的公車只有F815這條路線,一天只有四班。反之,柑腳到雙溪間的公車有F812、780、781、782四條路線。 依據我們邊走邊拍照的走法,深怕時間拿捏不好就趕不上公車,選擇由泰平走到柑腳,就是考量柑腳這端公車時間彈性比較大。且,如果真的沒趕上公車,由柑腳走到雙溪也比較近。想想辭職嶺的故事,開個玩笑話…我可不想由泰平走回雙溪呀~:P

虎豹潭-曹田公館

圖片
雙溪虎豹潭 2018年底走淡蘭古道北路,由瑞芳出發經猴硐、金字碑古道、牡丹到雙溪(當時的紀錄- 淡蘭古道北路-金字碑古道 )。在雙溪公園附近的石壁上看到了『保我黎民碑』。當時因碑文不清楚,查資料後得知該碑建於日明治40年(1907),由當地鄉紳莊廷燦等20人聯名,鐫刻頌揚當時的基隆廳長橫澤次郎的政績。 找資料時,得知碑文上署名排第五位的鄉紳-曹田,他昔日居住和辦公的石造平房殘壁目前仍存於虎豹潭附近的荒煙漫草中。由網路的照片中可感受這石造平房的氣派,在我走過的山徑中,從沒看過如此格局的殘壁,興起親自造訪的念頭。另一方面,也由於他的故事…

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圖片
崩山坑古道旁的土地公 2018年底走淡蘭百年山徑, 由瑞芳出發、途經金字碑古道到雙溪 時,發現沿途幾處和一年前造訪時有所不同。好奇之餘稍做搜尋,第一次在網路上接觸到手作步道的觀念及千里步道協會。幾個月後,居然有機會參加了由The North Face、健行筆記舉辦的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營~ 這次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活動安排很好,早上是學科,說明手作步道的觀念、及施作的重點,可以聽到很多觀念。下午是術科,在各專業步道師指導下大家親自動手,於山徑的維護貢獻一己之力。最後,則是帶領大家探索崩山坑古道、及成果發表。

花蓮玉里-瓦拉米步道

圖片
清晨天微亮時的瓦拉米山屋 位於花蓮玉里的瓦拉米步道,今年是連續第三年造訪。原以為農曆年前一週、又是非假日的瓦拉米山屋應該很冷門,沒想到…最後申請人數超過床位數而要抽籤,所幸…最後還是抽到山屋的床位,而非外面的營位。 前兩次的瓦拉米步道紀錄,已經介紹過他的歷史。有興趣想瞭解八通關古道、瓦拉米步道,可參考前兩次的紀錄。這次做交通、接駁等等其他的紀錄 瓦拉米步道-八通關越道路東段-2017 、 八通關越道-鹿鳴吊橋段-2017 瓦拉米步道-2018

淡蘭古道北路-瑞芳經金字碑古道到牡丹、雙溪

圖片
淡蘭古道北路-金字碑古道 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灣發生林爽文事變,清廷的臺灣政策開放進入當時的『蕃界』。嘉慶元年(1796)吳沙率領大量移民進入宜蘭。嘉慶十七年(1812)清廷設立噶瑪蘭廳。之後為了當時淡水廳(台北)到噶瑪蘭廳(宜蘭)的交通、及公文、警備之用,於道光三年(1823)經淡水廳富戶林平侯出資修築,完成了最早的淡蘭古道-北路。 根據 蘭陽博物第29期(蘭陽博物館2007.06月電子報) 的說明,自此艋舺往頭圍的日程如下… 第一日行經錫口(今松山)、水返腳(今汐止)、可至暖暖過夜 第二日轉入山路經三爪仔(今瑞芳)、蛇仔形、苧仔潭,登三貂嶺,下嶺經牡丹、可至頂雙溪(今雙溪)過夜 第三日沿雙溪河至魚桁仔、下雙溪、遠望坑,渡三貂溪,沿遠望坑溪登草嶺,下嶺經大里簡、蕃薯寮、大溪、梗枋、北關、烏石港等沿線隘寮、至頭圍。 這次參加 健行筆記 淡蘭古道-北路踩線活動的路線A,由瑞芳火車站開始,經猴硐、金字碑古道、牡丹、雙溪火車站結束,恰巧為上述第二天的行程。

無耳茶壺山-半平山-燦光寮山賞芒花

圖片
半平山往草山戰備道途中的芒花非常漂亮 秋天是賞芒的季節,去年秋天造訪 無耳茶壺山-大粗坑步道 ,當時看到新裝的柵欄以為無耳茶壺山因為之前的山難而無法跨過,而放棄半平山。後來查資料才知道依舊可以穿過無耳茶壺山,所以今年又再度造訪經無耳茶壺山到半平山、及擁有一等三角點的燦光寮山。 這次到無耳茶壺山的交通,原訂是在松山火車站搭乘公車 1062 台北中崙 - 中山高 - 金瓜石 ,最後考慮是假日前往,怕在松山火車站上車沒座位(因要上高速公路,沒座位就不能上車)。於是改成先搭火車到瑞芳,再換公車上金瓜石。早上七點半的自強號,上面是滿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