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土地公
崩山坑古道旁的土地公

2018年底走淡蘭百年山徑,由瑞芳出發、途經金字碑古道到雙溪時,發現沿途幾處和一年前造訪時有所不同。好奇之餘稍做搜尋,第一次在網路上接觸到手作步道的觀念及千里步道協會。幾個月後,居然有機會參加了由The North Face、健行筆記舉辦的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營~

這次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活動安排很好,早上是學科,說明手作步道的觀念、及施作的重點,可以聽到很多觀念。下午是術科,在各專業步道師指導下大家親自動手,於山徑的維護貢獻一己之力。最後,則是帶領大家探索崩山坑古道、及成果發表。

泰平國小重溫學生時光

這次體驗地點為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的最南端-泰平。此處位於新北市雙溪,由台北車站出發到泰平國小(1999年廢校,2016年共學團進駐),車程卻將近兩個小時。難怪此處稱為『台北後花園的後花園』。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泰平國小
已廢校的泰平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雙溪公學校大平分教場,現由共學團進駐
辭職嶺之名由來,故事中的主角就是被分配到泰平國小任教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泰平國小教室內的外牆水泥剝落後,可見原本採人字砌的石牆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泰平國小-石頭書屋
泰平國小-石頭書屋
泰平國小50年代時為石頭屋,於60年代被改建為水泥房,石牆逐漸被遺忘
數十年後隨者水泥外皮剝落,人字砌的石牆又回到人們眼中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泰平國小-石頭書屋
泰平國小-石頭書屋
泰平國小50年代時為石頭屋,於60年代被改建為水泥房,石牆逐漸被遺忘
數十年後隨者水泥外皮剝落,人字砌的石牆又回到人們眼中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準備上課了~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The North Face、健行筆記
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營

為何要先介紹施作地點?因為手作步道的概念為思考周遭環境決定如何維護、並就地取材施作。位於崩山坑古道南端的泰平,這裡缺乏石頭以黏土層為主,易濕滑、及土壤被水流沖刷。如何解決積水問題、與降低降雨後水流的沖刷就很重要。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日據時代地圖上的崩山坑古道(紅色線條)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施作前的地質研究-崩山坑古道南端的土壤易沖蝕


何謂手作步道

千里步道協會從美國阿帕拉契山徑引進的步道與環境維護理念。手作步道的定義,字義上為『以人力方式運用非動力工具輔助進行步道施作,使步道降低對生態環境與歷史空間的擾動,以增進步道的永續性與整體性』。

上午在千里步道協會的徐銘謙副執行長的課程中,讓人覺得除了上述的定義,尚有以下目的~
  • 以人爲主體,反思開發主義
  • 創造小民經濟
  • 減碳,減廢
  • 吃在地食材、挖掘在地故事
  • 保留人文歷史遺跡
  • 影響政府政策
  • 追求『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手作步道不僅只是施作層次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來自香港的實驗
山徑開放野跑前 vs 跑後一天 vs 跑後一個月 的變化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步道定線,事前需做許多規劃與資料研究
並依據實際環境狀況做調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手作步道的理念是以人力方式運用非動力工具輔助進行步道施作,下午課程一開始擺出琳瑯滿目工具,讓大家瞭解各種工具的用途、及應用方式。由千里步道協會中號稱小丸子爺爺的老師逐一講解及示範工具的使用方法。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瞭解眼前琳瑯滿目的工具們後,他們將會是大家的好幫手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逐一介紹各種工具的使用方式、使用情境

凡事都是安全第一,講解過程中老師除了說明工具的使用方式,更強調正確的施力方式、及搬運過程中注意事項,避免自己或他人受傷。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介紹各種工具的使用方式,務必注意施力方式,拿重物時需避免彎腰起身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介紹各種工具的使用方式,與運送方式。一切安全至上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介紹鋤頭於行進間的拿法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大夥和工具們合影,此時全都是乾乾淨淨,充滿笑容~ :)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入古道施作前,先靜默10秒
雖然名為告知山神要入山,實為讓大家先沉澱一會,心中有所準備


手作步道施作

7.2公里的崩山坑古道直到民國七十年代雙泰產業道路開通後才慢慢失去交通作用,是淡蘭百年山徑系統中使用最久的古道。在千里步道協會依據ROS理論、及人工化程度的分級中列為第三級,屬於步道和周邊環境都維持自然原始狀態。因此施作的目標為『解決濕滑、卻又不留下人工設施』。

走入崩山坑古道後三組分別帶開,各組的指導步道師們開始聽取大家對於剛剛沿途路況的觀察、是否有需要維護、改善之處?一番討論後,各組開始摩拳擦掌、就地取材、準備體驗~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步道師聽取大家的意見與觀察,剛剛走過路段是否有需要維護之處?
兩方中間『剛好』就是需做砌石排水溝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刻意挑選10公尺外生長條件較差的樹木作為材料,避免破壞山徑旁環境。
步道師說眼前這片樹林,以前都是良田…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欲瞭解如何鋸木?可參考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
但…實際操作不如電影中的簡單呀~ XD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整棵樹木皆須充分利用,不同粗細皆有用途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短短幾十公尺內,共有四處需要處理排水、避免積水
這處施作告一段落,正在將鋪面壓實,最後還灑落葉減少濕滑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手作步道、就地取材
正準備將山坡下尋找到可用的倒木(蛇木)拖拉到山徑上作為路緣木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大夥齊心協力將蛇木拖拉到山徑上作為路緣木
固定用的木樁也已經處理好放置於一旁


成果發表

辛勤努力付出下午時光後,各組都完成任務。讓我們看看成果如何吧~

A組施作的範圍為一段有高低路差的山徑。就地取材的兩段木頭先鋪設於山徑旁作為路緣木以固定路基,陸續鋪上排水用石頭、並將原本內側較高處稍加推平,讓路好走而水流仍可往旁流去。最後將土踏實…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此路段有高低路差,路比較窄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用以當作界線、及固定路基之用的路緣木已用木樁固定。
開始鋪上排水用石頭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路緣木已固定、鋪好石頭後。開始將原本有高低落差的路稍微鋪平
但須保持斜度,用以引導水流方向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A組完工,有沒有覺得變的寬敞、平坦好走,卻又非常的自然~

前面提到被鋸下的木頭,其中幾段在這組的利用下改善這段階梯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階梯剛處理時的狀況
一旁正將木頭的分枝整理乾淨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改善後是否感覺更安全好走了

另一組改善排水溝,將水流引導到下方集水區。在他們努力後,改變很大吧~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施作前的狀況
目標為步道師和學員們之間的引流水溝,將水引導到另一側的下坡處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施作後差異很大吧
有注意到他手指的石頭嗎?是有意義的~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體驗結束合影留念
此時雖然衣服、鞋子都沾染泥巴,大夥卻依舊笑容滿面
這笑容,可是充滿成就感的笑容~ :D


後記

經過一整天的體驗後,發現施作的重點在於如何引導水流,避免山徑被雨水沖刷、淘空。以下圖這棵樹為例,這棵樹之所以傾斜,因為所在之處為水流行經之處。被水沖刷後導致根部浮起,而突出的根部影響人們行走而遭人為截斷。惡性循環下,導致樹木抓地力不足而傾斜…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
崩山坑古道古厝遺跡附近傾斜的樹木

另外,終於也知道之前走由瑞芳出發、途經金字碑古道到雙溪、及三貂嶺瀑布群步道時,步道旁所看到的洞,原來是穿山甲所挖~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穿山甲
崩山坑古道,沿途可見幾個穿山甲挖的洞

原來,崩山坑古道的生態很豐富,有興趣可觀看千里步道協會安置在崩山坑古道上攝影機所拍攝到的影片,除了穿山甲、山羌,居然有食蟹蒙耶~



參考資料


完整照片

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完整照片

高度表

點下方高度表,可瀏覽較大的高度表圖檔
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工作點-2019-03-30
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工作點-2019-03-30A組的施工困難度最高


崩山坑古道地圖-GPX軌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