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瀑布」標籤的文章

三貂嶺/平溪十連瀑

圖片
翠谷瀑布 台灣的溪流有容易受到雨量變化的影響,豐水期流量大,雨季及颱風季節甚至泛濫成災,枯水期卻為涓涓細流,甚至乾竭。如想要欣賞瀑布美景就必須把握連續多天的雨後造訪,造訪時機不對失望的機會頗高…不信?可參考之前刻意 在大雨前後造訪望古瀑布的紀錄 ,就可瞭解差異有多大~ 今年夏天都沒安排瀑布行程就是這個原因,所以當過門不入的颱風 軒嵐諾 (HINNAMNOR) 幫北台灣各大水庫補滿後,馬上把握時間安排瀑布行程,且…這次行程是安排一次串起三貂嶺、野人谷、幼坑古道三區以下10個瀑布! 合谷瀑布 摩天瀑布 琵琶瀑布 雞董滑瀑 夢湖瀑布 天靈瀑布 翠谷瀑布 子母瀑布 粗坑瀑布 九層瀑布

烏來福山-古圳步道及溪瀧步道

圖片
溪瀧步道旁清澈見底的大羅蘭溪 才四月中旬,台北的氣溫已經來到30度彷彿在預告夏季已經即將到來。這樣的溫度讓人想找個涼爽、有溪流可消暑的地方走走,想了幾個地點最終選擇位於比烏來、內洞還深山的福山。 由新店新烏路到福山約31公里,沿途擁有知名的烏來瀑布、信賢瀑布及內洞瀑布。當天過了信賢後車輛明顯變少僅見騎鐵馬的勇腳們繼續往福山前行。其實往福山的途中尚有一座位於路旁的五重溪瀑布,此處有規劃涼亭及一小塊停車空間很適合在此稍做停留欣賞瀑布。

大霸群峰-大霸尖山

圖片
大霸群峰-大霸尖山 大霸尖山海拔3,505公尺,山勢磅礡有世紀奇峰之美譽,為泰雅、賽夏兩原住民族的聖山。大霸尖山與中央尖山、達芬尖山為台灣百岳的三尖。由大鹿林道東線步道進入,經馬達拉溪登山口、九九山莊宿營可達加利山(百岳86)、伊澤山(百岳53)、大霸尖山(百岳28)及小霸尖山(百岳36),共四座百岳。 聽來四座百岳就這樣輕鬆拿到?是這樣嗎?先簡單說說這次走大霸群峰60公里的感想 大鹿林道20公里: 去程時感覺林道都是平路,邊走邊聊天、幾個小時就走完了。 回程時的感受卻翻轉…怎麼會有那麼多上坡呀~ 馬達拉溪登山口到九九山莊-4K: 和剛剛20K相比,雖然這段路才短短4K,但腳力在剛剛已經有點消耗,這4K上坡走來有點難度、吃力 九九山莊到3050高地: 陡上…幾乎全都是上坡… 3050高地到大霸尖山: 會經過兩次下坡又上坡的路況…昏…(想想下山時,又是上上下下) 大霸尖山天氣狀況: 過了中午就起霧

石硿子古道-探訪土地公、石硿子瀑布、礦場遺跡

圖片
石硿子古道上披上綠色青苔的土地公 石硿子古道為平溪、雙溪兩處間的越嶺古道。由此越嶺到雙溪可以經過之前淡蘭古道中路 柑林威惠廟到暖東峽谷 這段路線,在上平林山附近接到淡蘭古道中路到雙溪柑腳、柑林威惠廟。 此行我們由台北出發,經106線道。過了望古火車站後有一轉往灰窯方向的產業道路,產業道路順者灰窯溪而上,道路的盡頭就是石硿子古道入口,此處也是畝畝山登山步道的入口。 平溪不愧是瀑布之鄉,這段產業道路先後就會經過萬寶洞瀑布、灰窯瀑布。待會,我們還會經過石硿子瀑布。

深坑炮子崙瀑布

圖片
水量豐沛時,才能見到四龍瀑布 造訪 淡蘭古道中路-北勢溪古道、灣潭古道 時遇到午後大雷雨,下山時眼見旁邊的溪流滾滾黃泥,不經在想應該是看瀑布的時機到了。畢竟台灣溪流特性,就是要在颱風、或雷雨後水量才會豐沛。前年就是趁颱風過後造訪幼坑古道才得以見到 九層瀑布 。 想了幾個地點,最後決定去離台北市區近、又可輕易造訪的炮子崙瀑布。除了剛提到的兩個因素,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炮子崙瀑布又名四龍瀑布、阿柔洋瀑布,但我從沒見過『四龍』齊現瀑布。最近連續多日的午後雷陣雨,希望能讓我遇見傳說中的四龍瀑布。(其實,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想吃深坑的臭豆腐 :P)

幼坑古道觀九層瀑布賞螢火蟲

圖片
幼坑步道賞螢火蟲 自從 第一次造訪 位於三貂嶺車站與平溪線大華車站間的幼坑步道後,就喜歡上了這條路線。理由除了因交通方便(鐵路),更因為此處仍保有不少歷史的遺跡,沿途可經過台北州基隆郡界碑、土地公及廢棄的石頭厝。另外,又有九層瀑布、簾幕式的粗坑瀑布等自然景點、及鐵道風情可欣賞,除此,尚可延伸到附近其他景點,如大華壺穴。 有興趣可以參考之前的紀錄~ 幼坑古道-九層瀑布 ,這次有去幼坑山 幼坑古道-幼坑瀑布-粗坑瀑布-大華壺穴 ,這次特別造訪幼坑一號、及幼坑土地公,有應公及粗坑瀑布、及大華壺穴。 春末夏初,又到了賞螢火蟲的季節,最近先找了一天下班後去位於汐止內溝山下的翠湖(之前的紀錄- 汐止翠湖賞螢火蟲 )。不過當天抵達翠湖的時間較晚,加上人多了些,沒法好好拍照,於是一直在想何處有符合白天爬山、晚上拍螢火蟲的地點。就…想到了沿途有溪流、自然環境完整、又沒人為光源的幼坑古道…

花蓮玉里-瓦拉米步道

圖片
清晨天微亮時的瓦拉米山屋 位於花蓮玉里的瓦拉米步道,今年是連續第三年造訪。原以為農曆年前一週、又是非假日的瓦拉米山屋應該很冷門,沒想到…最後申請人數超過床位數而要抽籤,所幸…最後還是抽到山屋的床位,而非外面的營位。 前兩次的瓦拉米步道紀錄,已經介紹過他的歷史。有興趣想瞭解八通關古道、瓦拉米步道,可參考前兩次的紀錄。這次做交通、接駁等等其他的紀錄 瓦拉米步道-八通關越道路東段-2017 、 八通關越道-鹿鳴吊橋段-2017 瓦拉米步道-2018

幼坑古道-幼坑瀑布-粗坑瀑布-大華壺穴

圖片
幼坑古道-九層瀑布/幼坑瀑布 最近趁者北部接連的雨勢後分別走了 幼坑古道-九層瀑布 、及 三貂嶺瀑布群步道-五分寮山 ,終於見到了許久不見的瀑布。不過,卻因為雨後的泥濘山徑,花了點時間清理登山鞋。也因為溪水較高,跨溪流時都要非常的小心、也因為石頭濕滑沒法取較佳的角度,所以九層瀑布的最上層沒拍到。 因為這些因素,覺得還是買雙雨鞋來爬山吧~說到雨鞋,幾年前 經小烏來上北插天山賞霧淞 那次也是受不了北插天山沿途的泥濘,借了雨鞋來走。說真的,雨鞋走泥濘的山路真的非常方便,完全不用閃地上的泥濘,又非常容易清洗。 到萬華買了雨鞋後(這家店面真有趣,店面買到的價格的比他網路上的標價還便宜),就再度走幼坑古道。順便要找粗坑瀑布、及幼坑土地公。

三貂嶺瀑布群步道-五分寮山

圖片
三貂嶺瀑布群-合谷瀑布 三貂嶺瀑布群步道沿線會經過合谷瀑布、摩天瀑布、琵琶洞瀑布這三個瀑布,沿途都在樹蔭內、最後的琵琶洞瀑布又可以玩水。因此很喜歡在夏天時來此走走消暑。且,三貂嶺瀑布群步道後續可以接以下兩條路線。或是原路折返 往野人谷方向,最後到大華車站搭平溪線火車。有興趣者,也可去大華壺穴。 之前的紀錄 越嶺猴硐路線,可接中坑古道、柴寮古道,到猴硐火車站搭火車。之前的紀錄- 猴硐越嶺三貂嶺步道 這週有人參加凈山活動,活動原本是預計走三貂嶺瀑布群步道,之後往大華火車站。由於上週才剛走 幼坑古道-九層瀑布 ,欣賞到水量豐沛的九層瀑布。心中不經在想很久沒看到摩天瀑布、琵琶洞瀑布的『瀑布』了,就決定當天也去三貂嶺瀑布步道。

幼坑古道-九層瀑布

圖片
幼坑古道-九層瀑布 很久以前就知道位於平溪幼坑古道的九層瀑布/幼坑瀑布,卻因為九層瀑布的位置在平溪線鐵道旁加上通常看到的照片水量都很小,一直提不起興趣。最近強烈颱風潭美環流帶來了降雨後就北轉,週末假日居然天氣放晴。於是想趁者降雨後瀑布水量豐沛時把握機會造訪九層瀑布~ 我們這次規劃由三貂嶺走到大華(此次行程、時間請見下方 路線/時間 )。來九層瀑布的交通,火車是首選。假日的平溪線鐵路很熱門,遊客非常多。為了避免回程時擁擠的平溪線車廂,刻意起個早搭車次4138中壢→蘇澳的區間車,06:21台北發車。這班次一小時候就可到沒有對外道路的三貂嶺車站。 接下來,如何到幼坑古道,可參考下方的 地圖、GPS軌跡 當天天氣很好、空氣也不錯。隨者平溪線鐵道慢慢的朝碩仁國小方向前進、穿過橋樑,遇到隧道口(很多人稱此隧道為幼坑隧道)後右轉往一空地前進。登山口就在空地的盡頭。

新寮瀑布步道

圖片
新寮瀑布步道-第一層瀑布 先後走過 福壽山農場-天池-藍茵湖 華岡-合歡溪步道 後,山上天氣果然變了。離開梨山時已經下雨…不過,回到宜蘭時天氣再度放晴。晚上臨時找了一家離羅東夜市不遠的民宿休息,順便逛逛羅東夜市。 隔天一早,先後去了東澳粉鳥林、及東澳冷泉。兩個地方都可說是人滿為患,所以都沒停留很久就離開。不過,東澳冷泉的水溫在炎炎夏日時真是令人感到舒服。非常盛夏時來造訪~

華岡-合歡溪步道

圖片
合歡溪步道-山谷內的瀑布 走完 福壽山農場-天池-藍茵湖 、吃完早餐後雲層似乎又開始壓低,於是趕緊收拾離開福壽山農場露營區,往下一個目的-位於華岡的合歡溪步道。 出了福壽山農場露營區右轉,接力行產業道路往華岡方向而去。終點有個圓環,合歡溪步道的入口就在圓環旁。這段道路的路況比較差、多處路又狹小,需小心駕駛。 一進步道口,就有個岔路,只要跟者水管走就對了(左邊)…事實上,步道旁一直可見水管。且,應該是分批埋過幾次水管吧?水管種類就有幾種類型,金屬、塑膠…

望古賞瀑步道-望古瀑布

圖片
望古賞瀑步道-望古瀑布 平溪是瀑布之鄉,走完 孝子山步道 後要去哪?夏天當然就是要去溪邊、瀑布邊,清涼一下、順便吸收負離子。孝子山步道附近有嶺腳瀑布、及望古瀑布。於是,我們就去了望古賞瀑步道。 為何選擇望古瀑步?因為嶺腳瀑布只是一個點,但是望古瀑布有個賞瀑步道可以走走,步道幾乎都在樹蔭之內,有溪水、有樹蔭這兩個條件,讓這條步道非常適合夏天造訪。另外,望古賞瀑步道平坦好走、很多植物、以及可欣賞到望古瀑布在內共四層的瀑布。 我們是經由產業道路進入,由位於上游的步道起點開始走,走到望古瀑步後再原路折返,並逐一造訪四層瀑布。(如是搭乘平溪線火車,則是由望古車站到步道,則是由下游開始)

瑞芳小錐麓-小鬼瀑布

圖片
小位於瑞芳半屏溪上游的小鬼瀑布 這裡的水如此的乾淨。彷彿遠離人群位於高山上的溪流… 前陣子一直有人提到瑞芳的大鬼、小鬼瀑布,查了一下才知道去小鬼瀑布前會經過一處類似花蓮太魯閣錐麓古道的地形。每次想去,結果都剛好因天氣不好而延後。這次,看週六天氣預報是個好天氣,有人想在南子吝山上看湛藍的太平洋(其實,這表示要做好防曬),於是就決定出發了。 為了儘量躲避好天氣時的大太陽,我們還一早就出發。沒想到,越靠近瑞芳遠方的烏雲是越來越厚,最後還飄起了雨…在南雅奇石、南雅漁港旁的停車場,往大海看,有有點藍天。往山區看…卻是厚重的雲層罩者山頭…心中已經有準備隨時折返的盤算… 行前找資料時得知,在今年初有人於難雅社區後方開闢新路,如此就不需冒險走台金公司上四方亭這條路線。因此,我們就採這條新路線。

天溪園-聖人瀑布

圖片
天溪園瀑布 每次走 石梯嶺、頂山、風櫃嘴 這條路線時,總是會經過天溪園生態教育中心,上個洗手間、洗洗臉…卻從未進去過。兩週前帶人去三貂嶺瀑布,結果…水量非常非常的小…一時興起,想說天溪園內有一個瀑布,加上又有導覽,於是就趁一大早去排隊。 為何說一早去排隊?因為天溪園必須於20~90天前上網預約入園申請,不然就是在園區服務臺排隊登記。不過,現場登記的每梯次名額才20人。天溪園交通除了自行開車(有停車場)、公車也算方便。我們一早就到捷運劍潭站等小18公車,坐到聖人橋站,由聖人橋進入至善路三段336巷,順者馬路往上走大概15分鐘就可到天溪園生態教育中心。 大概08:45就到了天溪園生態教育中心,沒想到視聽室內已經坐滿了人。原以為可能無緣進去參觀了…所幸,裡面都是預約入園申請的遊客。我們於是報到現場登記第一批~ :D

瓦拉米步道

圖片
瓦拉米山屋及盛開的櫻花 去年首次造訪了 瓦拉米步道 ,深深覺得這步道易於親近之外,由於延者河谷進入中央山脈,沿途有多個吊橋、及山風瀑布可以欣賞。除此,也有類似錐麓古道的斷崖地形,卻相對安全很多。除此,沿途的駐在所也有櫻花可賞櫻。因此,一直想安排時間再度造訪。 註:有興趣瞭解此步道的歷史,可參考 去年的整理 。瓦拉米步道地圖、與GPS軌跡,請見本文末。 註:2019年的造訪記錄,請見 花蓮玉里-瓦拉米步道 。這次又再度遇到黃喉貂。 這次行程日期的安排還是選在一月的冬天。曾有人問我為何選冬天這種寒冷的天氣造訪?而不選擇比較溫暖的月份? 說穿了,我不想遇到沿途警告標語中的螞蝗、黑熊、百步蛇、虎頭蜂。雖然上次造訪時只有和黃猴貂有比較近的接觸,其他所幸都沒有遇到。但這次下山時在山風瀑布觀景台欣賞瀑布時,在對面樹上卻看到一個不小的虎頭蜂窩~拍照時,藉由鏡頭都可以看到蜂巢附近來回的警戒蜂…

大尖山櫻花、秀峰瀑布

圖片
大尖山旁的秀峰瀑布 又到了櫻花的季節,這幾天經過象山捷運站、中強公園(現在改名為象山公園)附近的櫻花時( 之前的照片 ),已經已經開始長新葉了。想說,當這邊的櫻花結束時,應該就是別的品種的櫻花準備上場了。想了想幾個地方,最後決定每年都說想去的汐止大尖山看看,順便還可以去秀峰瀑布走走~ 因為大尖山周遭的櫻花分布很廣,由汐止勸進路、以及往石碇的路上都有櫻花,因此此次騎機車上山。打算爬完大尖山後經往石碇方向下山。 往汐止途中,天空不時飄者細雨。抵達天秀宮時往下俯瞰,此時有層很低的雲霧籠罩台北盆地~

瓦拉米步道-八通關越道路東段

圖片
瓦拉米山屋 山屋旁有一排的櫻花,當櫻花盛開時應該很漂亮吧~ 西元1874清同治13年發生了 牡丹社事件 ,日軍以此事件為藉口,出兵討伐台灣原住民後,清廷派沈葆楨為「欽差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物大臣」來台督辦防務,施行「開山撫番」政策,開發當時稱做後山的台灣東部地區。開發以下3條橫貫道路通往台灣東部… 北路-宜蘭蘇澳至花蓮奇萊 之前走訪記錄 - 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朝陽國家步道 、及 蘇花古道-海岸段步道訪海蝕洞 ) 中路-彰化圮埔至花蓮璞石閣 之前走訪記錄 - 位於西側的 東埔八通關古道-雲龍瀑布 (此為日本所闢建的八通關越道路) 南路-屏東射寮至台東卑南 中路就是現稱的『清朝』八通關古道,於光緒元年由吳光亮總兵親率飛虎軍團闢建,西邊由竹山進入,經東埔、八通關、大水窟、到璞石閣(玉里),全長約152公里。這條路線是為了交通目的,沿線都避開當時山區的布農族部落。位於新寮福德廟旁「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據說就是為了讓當時的漢人知道,路已開通可以入山區進行開墾。 當日本佔領、統治台灣時,為了獲取山林資源、及控制山區布農族,於1921闢建「八通關越嶺警備道」。雖然和清朝時的八通關古道都是由東埔到玉里,其目的不同於清代的「開山撫蕃」,因此都是沿者當時的部落分布開闢。以大水窟作為分界,分為東、西二段。道路的開築以炮車輜重能行走的平坦路面為主…

涼山瀑布步道

圖片
涼山瀑布,與打坐的人們 很久沒去涼山瀑布了,這次趁者去小琉球的途中特別安排先去涼山瀑布走走,並住在位於北大武山下擁有大草原、漂亮景色的屏東科技大學。 北大武山為中央山脈南段最高峰,是排灣族聖山。也是南台灣屏東地區唯一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算一算, 上次造訪北大武山 也是八年前的事情了,那次狀況不好,走的很累……不過,欣賞雲霧中的鐵杉林,還是值得的~

猴硐越嶺三貂嶺步道

圖片
三貂嶺瀑布群-有彩虹的合谷瀑布 好久沒走三貂嶺瀑布群了,趁者夏季即將結束的好天氣,由三貂嶺火車站出發,經三貂嶺瀑布群(合谷瀑布、摩天瀑布、琵琶洞瀑布 ),後接中坑古道、柴寮古道,最後到猴硐火車站坐火車。 離開三貂嶺火車站,忽然發現鐵軌旁已經架起了鐵網。不知是不是太多人直接穿越鐵道?不過,說真的…旁邊剛好是三貂嶺隧道,快車又不停靠三貂嶺站。穿越時遇到快車由隧道呼嘯而出,真的很危險。還是走地下道穿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