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古道北路-瑞芳經金字碑古道到牡丹、雙溪
淡蘭古道北路-金字碑古道 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灣發生林爽文事變,清廷的臺灣政策開放進入當時的『蕃界』。嘉慶元年(1796)吳沙率領大量移民進入宜蘭。嘉慶十七年(1812)清廷設立噶瑪蘭廳。之後為了當時淡水廳(台北)到噶瑪蘭廳(宜蘭)的交通、及公文、警備之用,於道光三年(1823)經淡水廳富戶林平侯出資修築,完成了最早的淡蘭古道-北路。 根據 蘭陽博物第29期(蘭陽博物館2007.06月電子報) 的說明,自此艋舺往頭圍的日程如下… 第一日行經錫口(今松山)、水返腳(今汐止)、可至暖暖過夜 第二日轉入山路經三爪仔(今瑞芳)、蛇仔形、苧仔潭,登三貂嶺,下嶺經牡丹、可至頂雙溪(今雙溪)過夜 第三日沿雙溪河至魚桁仔、下雙溪、遠望坑,渡三貂溪,沿遠望坑溪登草嶺,下嶺經大里簡、蕃薯寮、大溪、梗枋、北關、烏石港等沿線隘寮、至頭圍。 這次參加 健行筆記 淡蘭古道-北路踩線活動的路線A,由瑞芳火車站開始,經猴硐、金字碑古道、牡丹、雙溪火車站結束,恰巧為上述第二天的行程。